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背景:2024年,我国废钢产业延续“低利润、高压力、无自主性”的被动局势,作为入行门槛较低的行业,市场各交易环节依旧使用“各自为政”的操作办法。其中,作为“正规军”的废钢回收加工准入企业,不仅常年处于“吃不饱”状态,更是典型的高成本低利润代表。
2024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压力明显,废钢行业整体承压,企业经营难度有增无减,废钢加工准入企业加工量呈明显下降态势,且加工量占全国废钢消耗量的比重也有小幅下降。Mysteel统计国内825家废钢加工准入企业,2024年825家废钢加工准入企业废钢加工量较2023年下降1087.42万吨,年同比下降9.76%,占全国废钢消耗量的比重下降3.66个百分点。废钢加工准入企业的竞争压力继续增大,且较中小散户仍无优势可言。
一、中小散户经营灵活 大型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
废钢加工准入企业与中小散户相比,缺乏“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废钢加工准入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从回收、加工到销售产品,需要更长的周期;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常备库存较中小散户偏高,在近年价格向下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面对更大的经营风险。从Mysteel监测数据来看,自2022年起,废钢价格便进入下行通道,以Mysteel废钢绝对价格指数为例,废钢含税价格已从2022年的3912.3元/吨(年内最高价)下降至2024年2350.1元/吨(年内最低价),跌幅达到1562.2元/吨。
随着废钢价格的下跌,近两年废钢加工准入企业的利润水平低位再降,按照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废钢加工准入企业的利润水平继续下降至17元/吨,较2023年下降4元/吨,其中,2024年月度利润最低水平低至1元/吨。
同时,加工准入企业普遍在设备、场地租金以及人工等方面支出更大,按照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千吨级别的废钢加工场地投资金额约在500-1000万,万吨级别的废钢加工场地投资金额则达到千万级别,若包含场地建设费用,则可达到亿元级别的投资,具体如下:
1.土地投资
千吨级别的废钢加工场地所需土地至少5000平方米,场地租用金额约20-50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万吨级别的废钢加工场地基本达到废钢铁准入企业标准,要求厂区面积不小于3万平米,场地租用金额至少120万。
2.建设投资
不同于小散户的露天回收、加工,中大型企业基本都配置加工厂房、仓库,甚至配电房、办公室、员工宿舍等等,土建投资每平米约在800-2000元/平方不等。
3.设备投资
国内目前加工废钢的方式主要为剪切、打包、破碎,其中,剪切占比达到53%左右,其次是打包,约占比29%。以当前市场主流的废钢加工设备为例,单台设备的投资成本在十万、百万到千万不等,此外,还需要投资数量不等的抓钢机、装载机、起重机等辅助设备,以及投资金额相对较小的电子磅、吸盘、分类设备等等。
4.加工成本
按照设备所需人工、电耗、油耗及加工能力等综合考虑,加工废钢需要的加工成本在15-200元/吨不等,其中以大型废钢的加工费用最高,主要原因在于人工切割效率偏低,导致人工成本较高,目前废钢行业的工人工资平均在150-200元/天。
5.其他支出
对于大型废钢回收加工企业,除基本的土地、设备投资,以及加工成本以外,还需要环评、安评及各类管理体系认证的成本支出。包括一些意外支出,比如去年由于环保搬迁、河道整治等影响,个别区域开始增加厂房租赁税征收,最高至18%;理论上来说,此项增加的税收应由出租方缴纳,但房东会通过涨租、拒绝缴费等缘由使该费用转移到承租方,换言之,需要承租方自己承担这笔计划外费用。
对于一个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场地来说,按每平米30元核算,最低综合税率8.35%计算,共需缴费5000*30*8.35%=12525(元/月);对于最高商用税率18%来算,每月共需缴费5000*30*18%=27000(元/月)。
为了更明确的感受到当前废钢回收加工企业的运营现状,我们以破碎线为例(大型加工企业多数会配备破碎线),不考虑企业初期需要的土地、建设等投资,单纯从企业正常运营后所需的成本利润角度来看。4000马力破碎设备平均每天加工10小时,加工能力在70吨/小时左右,而一台破碎机在最后环节还需要两个工人进行最后的筛检,每个工人费用在150-200元/天,每单吨耗电66.72度,每单吨电费约56元,除去设备、厂房累计折旧和其他损耗以及不可预见的费用,一天总成本:10小时*70吨/小时*56元/吨+人工费用300元=39500元。在不计算货物损耗的情况下,单吨加工废钢的毛利需要达到至少56元,才可能出现盈利。
抛开货物的加工损耗不谈,按照近两年的市场回收水平,每天回收量能够达到700吨的回收加工企业并不多见,以2024年数据为例,(825家废钢加工准入企业年度加工总量10059.48万吨/825家)/360天=0.0339万吨,废钢加工准入企业平均的日度加工量仅为300余吨,大量的回收加工企业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高投入、低回报已经成为中大型废钢回收加工企业的“常态”。
二、政策尚不完善 废钢回收加工基地操作被动
众所周知,无税交易在再生资源行业中并不稀奇,废钢行业因前端发票缺失,回收加工企业含税交易需承担高额的税负,为了保障上下游企业的利润,部分企业通过争取“优惠政策”的方式,将废钢资源流转到钢厂手中,又因为资源流转数额巨大,只有部分资金充足的企业(户头)才能够承担这一角色,并同时为钢厂提供垫资服务。因此,大多数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只能通过户头将资源供给钢厂,一方面,这极大的削弱了废钢回收加工企业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小散户等回收站同样可以通过户头输送资源,导致中大型废钢回收加工企业收货难度加大,行业集中度很难提高。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废钢行业税收制度尚不完善。一是,我国针对废钢加工准入企业可按30%享受增值税即征即返的政策,目前落实并不到位,根据Mysteel调研的515家企业,除142家无效样本以外,仅249家企业可享受到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占比66.76%,二是,部分政策洼地对市场形成的扰动,如河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的“税收返还”或“财政补贴”,返还比例在50%-100%不等,也因此形成了部分企业的生存优势,造就了户头与钢厂之间深度合作的情况,也加剧了废钢回收加工企业的被动局面。
三、对于未来废钢回收加工行业的畅想
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常年面临“高成本、低回报”的局势,也并未有“天时地利”的处境,但值得高兴的是,2024年至今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废钢市场产生“蝴蝶效应”的迹象。
1.国家坚决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国务院令第783号)第十条规定,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根据该条例,并结合国发〔2000〕2号文的规定,“税收返还”的审批权限属于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如确需通过税收先征后返政策予以扶持的,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这从制度上杜绝了地方政府以任何理由、形式返还税收的做法,诸如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变相形式同样是不被允许的。
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其中提到要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在国家坚决推进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情况下,废钢市场的各类“返还”“补贴”是明显与之相悖的,也增加了税务监管的复杂性,必然将在后续的推动过程中被陆续纠正。
2.增值税正式立法意味着税收监管力度将提高
2024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正式对外发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增值税正式立法,为依法征收管理增值税提供了保障,也为再生资源行业依法纳税提供了依据,意味着未来我国税收的监管力度将继续增大,同时,违法成本也将有所提高,可以为各行业的正规经营保驾护航。
3.“反向开票”解决了行业第一张发票的难题
2024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2024 年第 5 号),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向出售废旧物品的自然人“反向开票”的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但由于部分地区尚无细化政策,部分地区对报废产品类型做出限制,当然也存在执行“反向开票”后,多数回收企业的税收成本有所抬高,且废钢回收加工企业与“税收洼地”的企业的税收成本依旧存在落差,导致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整体推进速度偏慢。
不过,2024年12月,相关部门表示,反向开票属于合规入账凭证,2025年不得使用自制凭证入账,在政策过渡期,即2025年年内,若无法取得合规入账凭证(单个账户反向开票额度只有500万元,且达到500万元需补税14500元,对流水较大的户头来说,落地难度较大),可以采取事后核定征收的方式进行税务管理,核定征收税率8%,缴纳2%企业所得税(25%*8%=2%);这一要求直接打断了当前税收洼地采取自制凭证入账的方式,使得目前废钢行业的税收成本普遍提高约1个点,缩短了废钢加工准入企业与其的税负差距。
此外,为保障税款征收,部分地区可能不允许回收企业跨省反向开票,即要求出售者与拟反向开票的回收企业需位于同一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税收洼地”企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有效降低“税收洼地”企业的规模,从而为废钢准入企业争取一定的市场空间。
2025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其中再度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行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收秩序。可以预见,2025年,“反向开票”政策将持续推行,结合增值税立法执行时间,不排除2026年废钢行业税收政策将有效落地的可能。
4.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率
废钢回收加工行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无疑对他们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制造革命对废钢加工行业也将起到有效助力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废钢行业转型升级。近年,部分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开始陆续步入数字化管理的阶段,利用数字交易平台、智慧管理系统、废钢智能检测系统等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实现高效决策;比如欧冶链金、宝裕环境的智慧工厂,智能工厂系统聚焦废钢生产、仓储、运输、设备、安全、数字化等领域,分析优化工厂运行,实现从订单接收、工艺监控、质量监管、物流全过程的智慧管理;又比如天津拾起卖、中天钢铁、山西晋钢、河钢集团的废钢智能判级、检测系统,实现了岗位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操作,极大的促进了企业从传统经营阶段转向现代化管理的模式。
(来源:我的钢铁网)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