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干货:新能源汽车行业年报
最新动态
干货:新能源汽车行业年报
2025-03-312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市场渗透率、政策动态、技术动态、品牌竞争、车型竞争、出海、价格战、行业趋势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1、市场规模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在各项政策激励、车企促销活动频频开展等方面的推动下,市场活力获得释放。

2、市场渗透率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上扬,在7月份渗透率首次突破50%,并连续五个月保持这一良好成绩。在市场强劲拉动下,全年渗透率达到46%,相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六个省份年渗透率超过50%且增幅明显,未来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政策动态

2024年,中央政府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若干项政策措施,在消费以旧换新、充换电设施布局、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4、技术动态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底盘、智能驾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AI语言模型、端到端、智能底盘等技术成为各企业的研发热点。

5、品牌竞争

2024年,比亚迪以405.76万的销量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同比增速超过140%,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爆发力。传统自主品牌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军,在全年销量TOP10中占据半壁江山。

6、车型竞争

2024年,特斯拉Model Y以微弱优势险胜比亚迪秦PLUS,获得年度车型销量冠军。比亚迪多款车型获得市场青睐,八款产品跻身年度销量TOP10。五菱缤果凭借高性价比不仅成为小型车市场主力,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也表现亮眼。

7、出海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包括电动和插混型)出口量达到195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35.65%,同比增速达15.86%。其中,纯电动车型为主力,占比约为84.62%。出口市场主要为欧洲、亚洲两大市场。

比亚迪出口规模稳居第一,销量达到40.58万辆,七款车型进入热门TOP10,国内国外市场获得双丰收。特斯拉规划六座超级工厂之一的上海工厂除供给中国市场外承担欧洲、亚太、澳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生产任务,出口量全年约25.96万辆,位居第二。

2024年,59%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营销内容方面涉及出海,哪吒汽车围绕出海营销的发文活跃度最高。海外销量TOP10中的半数品牌营销力度相比其他品牌更大,品牌的营销力度与其海外销量成绩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

8、价格c“价格战”第一枪的比亚迪是大众讨论相关话题时提及频次最高的品牌,此外上汽、小米、特斯拉等企业也成为关注热点。因品牌之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而承压的供应商也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热议话题。

2024年新能源汽车总计降价130款,占全年降价汽车产品的57.27%,同比增长39.78%。其中,纯电动车型降价规模最大,全年达到82款,插混和增程式车型分别为34和14款。2-4月期间降价潮最为集中,与企业年初促销战略随行业调整和新车涌现相关。

整体来说,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对扩大消费形成抑制作用。多数用户不支持价格内卷,尤其是对老车主或准车主来说,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背景下,买后降价易使其产生“背刺”心态,提高对品牌的不信任感,同时加重对行业发展的悲观情绪,从而迟迟不敢形成购买决h'h'h策。

9、行业趋势

(1)智能驾驶功能成为产品标配

2024年,智驾普及速度加快。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加速,高阶智驾或成标配,高阶智驾从“氪金用户专属”转向“全民普及”,成本下探与功能下沉成为大势。2025年或将成高阶智驾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元年,这一技术将不再成为品牌价值增长锚点而是企业的护城河,未实现突破的车企将面临逐步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2)补能网络建设速度加快

未来,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随着“十四五”接近尾声,各地相关部门将加快政策落地速度,补能网络布局将进一步完善成熟,充电场景实现下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车企将以建设自有补能网络尤其是超充设施为重点来提升车主的使用体验,从而在激烈市场厮杀中抢占一席之地。

(3)营销重点向下沉市场转移

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小型城市各类型产品的销量占比均在上升,而其他高线城市的销售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各车企为抢占市场蓝海,营销重点从一二线城市人群逐渐向下转移,持续挖掘收入增长点。






(来源:新材料行业研报)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图片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