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注:船舶电池迈向多元:快充已至,固态可期
最新动态
关注:船舶电池迈向多元:快充已至,固态可期
2025-04-032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舶电动化因其巨大的市场渗透空间和对大容量电池的显著需求,正成为新的焦点。部分市场分析机构做出预测,到 2025 年,全球船舶电动化率有希望达到 2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9 月,中国船企拿下了全球超 70% 的绿色船舶订单。这一成绩释放出强烈信号,电动船舶市场规模正飞速扩张,给动力电池及相关系统供应商创造了巨大商机。

在电动船舶发展的初期,市场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围绕着满足基本运行规范展开,包括保障安全性、具备适应海洋高温环境的性能、拥有较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能满足短时功率需求的放电能力。

基于这样的市场要求,采用磷酸铁锂化学体系、主打大容量的电池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与此同时,为缓解船舶运营商,特别是早期使用者的初始投资压力,“换电结合储能” 的运营模式凭借其经济性,一度备受青睐。

但随着电动船舶的应用场景,从内河、港口的小吨位船只向大吨位商业运输船舶延伸,仅能满足基础需求的电池方案逐渐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市场对电池性能的差异化需求显著提高,为快充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当下,快充性能已成为船舶电池领域的新竞争点。以中创新航为例,今年 月,该企业推出了最新的船用电池产品矩阵,产品涵盖能量型(320Ah)和功率型(230Ah)长寿命电芯,还特别发布了一款 163Ah 的 2C 快充电芯。

此外,锂业巨头江西赣锋锂电与智能装备企业福建星云股份,近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在固态电池技术、智能检测设备、储能系统及光储充检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新能源技术在船舶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推动船舶电池技术发展的,不仅是充电速度的提升,跨界协同与技术迁移的速度也在加快。在船舶电池市场中,崭露头角的不仅有传统船用设备商,还有深耕重卡、工程机械或储能领域多年的动力电池企业。

这些企业凭借在大容量电芯研发和生产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向船舶领域拓展时占据先发优势。将大容量电芯应用于储能、商用车、船舶等多个场景,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消化新增产能的常用策略。

比如,中创新航借助 320Ah 电芯,打造了步入式箱式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标准 20 尺集装箱设计,实现模块化部署,并配备兆瓦级动态策略管理,旨在满足远洋货轮、港口作业船、豪华游艇等多样化需求。瑞浦兰钧同样将在储能和商用车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拓展到船舶市场,已确定为上海一个大型内河纯电零碳集装箱船项目,供应大容量电芯。

不过,对于固态电池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前景,业内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相较于军工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船舶应用场景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相对没那么严格,这可能削弱固态电池在船舶领域的吸引力,导致其商业化进程难以达到预期速度。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船舶电动化正从满足基本用电需求,向追求更高效率、更快补能的方向迈进。快充技术、跨领域技术协同以及新材料探索,共同推动着这一行业变革。






(来源:高工锂电)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图片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