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与此同时,由于欧盟电池法下的二级法案——《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和《碳足迹声明格式》迟迟未能敲定最终版本,其规定的实施时间也相应推迟:欧盟原计划于2025年2月18日,要求欧盟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产品提供碳足迹报告;由于这一时点已过,而最终版至今尚未出台,因此也将延期。
这两个事项的延期,对中国锂电池出口欧盟是好消息。欧盟是中国锂电池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和匈牙利五个欧盟国家合计占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近三成。
据了解,欧盟电池法于2023年8月颁布生效,目标从碳足迹、电池原材料回收比例和电池护照三方面,对欧盟市场销售的电池产品实施强制性监管。但自法案出台以来,碳足迹等具体实施细则进展缓慢,欧盟国家分歧多,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看法相左,导致细则难以落地。
欧盟电池法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电池碳排放管理,降低电池产品的直接进口量,吸引海外锂电池生产商,以及相关产业链赴欧洲建厂,增强本土电池制造能力;同时,减少锂电池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一法案之所以引起中国产业界高度关注和担忧,原因是该法案中有一条细则规定,2028年2月,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这和订单没关系,而是相当于欧盟市场的‘入场券’,没达到标准就基本出局了。”一名国内电池协会的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
5月21日的提案显示,推迟尽职调查的原因之一是,电池原材料供应链正受到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这给电池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因此,分析并调整供应链需要时间。
此外,电池尽职调查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但目前此类第三方机构供给不足,只有大约一半的欧盟成员国指定了负责评估、通报和监督合格评定机构的主管部门。此外,此类调查将基于认证体系,而针对电池原材料的尽职调查体系仍需进一步开发和实施。
提案强调,此次并未修改欧盟电池法内的实质性条款,只是为向欧盟市场投放电池的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更多准备时间。
欧盟电池法的碳足迹其他细则实施时间是:2026年2月,将加贴电池碳足迹性能等级标签;2028年2月,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禁止进入欧盟市场。“电池碳足迹”指电池在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覆盖原材料的生产加工、电池制造、销售、使用乃至回收和废弃等流程。
(来源:财新网)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