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热点:重磅!湖南率先发布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最新动态
热点:重磅!湖南率先发布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2025-05-292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5月,湖南省率先发布省级建设方案,提出分阶段推进目标:到2027年建成省级零碳工厂和园区,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分别达到40%和30%;2030年全面推广零碳模式,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50%,并淘汰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2035年形成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标杆,工厂和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60%和80%。这一方案不仅设定了量化指标,还强调构建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为全国提供参考样本。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加速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建立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年度重点任务,首个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也进入审查阶段,将从能源系统、产业协同等维度制定统一规范。


图片

  《零碳工厂建设方案》提出,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替代。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氢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能力。推动企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支持企业配置新型储能设施,推进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优化峰谷电价响应能力。主要目标方面如下:

  到2027年,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零碳工厂,突破一批低碳转型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标杆水平,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率明显提升,生产成本和能耗水平显著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部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管理经验。

  到2030年,全面推广零碳工厂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赋能成效显著,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生命周期内“节能、减排、降碳、可循环”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全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核心支撑。

  到2035年,零碳工厂引领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此外,一同征求意见的《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提出,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强化园区与周边绿色发电资源匹配对接,探索“绿电直供”模式,完善园区配电网建设,提升承载力和灵活性。积极有序推进园区内部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应用,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构建园区智慧微电网,提升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水平。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完善需求响应机制,提升园区电网调节能力。科学配置新型储能系统,因地制宜推进锂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能、飞轮等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开展园区供热供冷集中化改造,推广热电冷联产等集中供能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低碳技术供应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主要目标如下:

  到2027年,力争建设10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争创国家级零碳园区。相关技术路径基本清晰,新型商业模式初步显现,关键政策取得突破,形成零碳园区建设典型案例。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的比例约5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有序开展改造提升,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到2030年,建成验收一批省级零碳园区,力争建成国家级零碳园区。典型案例建设经验推广见效,培育一批市场化建设主体,政策和服务配套体系更加完善。零碳园区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为碳排放达峰后实施碳中和的探索发挥关键作用。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的比例约8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全部退出,优势产业绿色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到2035年,零碳园区建设全面加速,典型案例建设经验全面推广,市场化建设主体更加成熟。园区碳排放进入下降平台期,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80%,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全部达到行业标杆水平,优势产业绿色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什么是 “零碳工厂”

  “零碳工厂”,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接近于零的生产工厂。就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各种方式被消除或者抵消掉了,最终达到整体接近零排放的状态。按照二氧化碳当量计算,要在优先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实现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和(或)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比如有的工厂通过安装大量的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设备等,利用清洁能源来满足生产所需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还有的工厂会参与一些碳汇项目,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来抵消自身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而达成 “零碳工厂” 的目标。

建设思路

  建设零碳工厂应依据《规范》的基础要求和评价要求,以各项指标为指引,强化企业碳管理和低碳运营能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碳减排绩效,主要提供以下建设思路:

  ①明确零碳工厂建设的目标和策略:以零碳为目标,创建工厂应上下动员,统一建设思想,依据工厂实际运营情况,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资源管理提升、绿色技术改造、碳捕获碳收集及碳抵消多种形式实现最终的碳中和目标。

  ②规划新能源应用:优化传统用能结构,持续提升绿色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是实现减碳的最直接途径,如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储能系统,选用新能源叉车和乘用车,引入电力灶具和太阳能集热系统等。

  ③搭建能源和碳排放智能化管理平台:铺设底层传感设备,收集能源使用数据及碳排放数据,借助智能万物互联AIoT技术,构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的系统平台,同时识别并修正异常数据,保证监测数据完整、准确、可靠。

  ④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充分理解生产过程中能量传导路径,深度挖掘余热余压利用机会,提高全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在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前提下,优化原辅材料使用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不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比重。

  ⑤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生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选用绿色运输方案。依据国际国内碳足迹评价量化方法,开展碳足迹盘查并利用结果对产品碳排放过程进行优化。

  ⑥实施碳抵消或碳清除:依据《规范》要求工厂应在实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适宜地选用碳捕集与碳储存等碳清除手段,然后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的方式对残余碳排放量进行一定比例的抵消,最终实现工厂碳中和目标。

零碳工厂的评价流程是什么样的?

  零碳工厂评价流程包含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持续改善阶段:

图片

  一、准备阶段

  1.制定零碳工厂实施计划

  2.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和制度

  二、实施阶段

  1.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基准线

  2.实施温室气体减排

  3.核算年度温室气体排放

  4.实施温室气体清除和(或)碳抵消

  三、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依据《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G0171-2022),对各项条件进行综合评分,评价通过后,企业将获得由第三方授权评价机构颁发零碳工厂证书。

  四、持续改善阶段

  企业宜持续改进工厂的温室气体管理情况,持续保持零碳工厂状态,最终实现并保持净零排放。






(来源:湖南省工信厅,中创足迹)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图片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