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6月27日,财政部关于下达了202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合计50亿元),分为23亿元原基金补贴和27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是国家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财政工具。
专项资金预算调整文件出台对电废原料回收企业又是一次考验,据富宝废家电研究小组跟踪了解,6月28日起,主流市场有超30%的企业到目前(6月30日)仍处于停收状态,其中包括TCL兄弟企业,湖北、上海、河北等地。
另外,据悉目前正常收货的电废原料企业回收价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但均体现在空调品类收货价上面。尤其广东、福建挂机下调幅度达到1000-1200元/吨,现有企业挂机双片收货价格低至12400元/吨左右;其次,四川、重庆挂机下调幅度也相对明显,跌幅多在400-500元/吨,日内挂机双片市场成交区集中在13400-13500元/吨;其他地区跌幅多控制在50-300元/吨,市场收货价处13800元/吨左右。不过湖北、安徽个别企业挂机双片收货价依旧处于14000元/吨高位。
对于洗衣机冰箱电视而言,主流市场80%的企业均几无调整,个别企业称重冰箱、称重液晶下调幅度在50元/吨,按台洗衣机(铜)下调多在2-3元/台,电视调整幅度在1-2元/台。
由于政策导致电废原料回收价大幅波动,下游企业为避免更多亏损,近两个交易日,多数电废回收处置企业空调到货量激增,在此也是建议,出货提前跟接货人确认收货价及厂内车辆情况,避免压车过久造成不不要的损失。
财政部2025年下达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为50亿元,较2024年的75亿元下降25亿元,降幅达33.3%。这一调整是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补贴机制从生产者征收基金模式向中央财政统筹模式转型的关键标志,背后折射出政策逻辑、行业结构及财政资源配置的多重变革。
1、核心数据对比与预算结构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75亿元专项资金,其中大部分用于补发历史拖欠的基金补贴(如中再资环等企业获得16.85亿元补发资金),仅小部分用于2024年实际处理量补贴。
2024年实际处理量补贴金额:根据2024年全国规范拆解量9560万台及原基金补贴标准,理论补贴需求约为50-60 亿元,但受基金缺口限制,实际发放金额可能低于此规模。
2、2025年原基金补贴预算
2025年预算明确23亿元用于支付2024年处理量补贴,较2024年实际发放金额出现显著下滑。若以2024年理论补贴需求50亿元为基准,2025年预算下滑幅度达54%(即(50-23)/50)。但实际下滑幅度需结合2024年实际发放金额计算。
1、短期冲击:现金流压力与合规成本上升
拆解企业:23 亿元补贴需覆盖2024年9560万台拆解量,平均每台补贴约24元,较原基金补贴标准(平均50元/台以上)大幅缩水,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回收端:正规企业因补贴下滑可能下调回收价格,导致废旧家电流入非法拆解渠道,加剧市场竞争失衡。
2、长期机遇:政策导向与产业链升级
以奖代补激励:27 亿元以奖代补资金将向回收体系建设(如社区网点、数字化平台)、高值化利用(如电路板贵金属提取)倾斜,头部企业(如格林美、中再资环)可通过技术升级与规模化效应获取更多奖励。
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政策鼓励家电企业自建回收网络(如格力、海尔、美的等),通过 “生产-回收-拆解”闭环降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
3、区域与品类分化
高补贴依赖地区(如山东、河南):需加快淘汰低效产能,向再生铜、废塑料深加工转型,利用区域价差提升附加值。
政策创新地区(如上海、广东):依托 “以旧换新”补贴及跨区域协同机制,探索 “补贴 + 市场化”双渠道盈利模式。
高补贴品类(如冰箱、空调):因单台补贴金额高,2025年预算下滑对其冲击最大,企业需通过精细化拆解提升附加收益。
低补贴品类(如电视机、电脑):依赖电路板贵金属回收,建议与贵金属加工企业合作,通过联合提取(如金、钯精炼)弥补补贴缺口。
综上,202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调整,是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从行政化补贴时代迈向市场化、绩效化发展阶段的关键转折点。企业需强化品类分级定价、区域网络协同及政策红利捕捉能力,同时通过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构建抗周期能力,以应对补贴退坡带来的系统性挑战。
重点提示:由于补贴预算变动,短期各电废原料回收企业陆续很可能还会降价,甚至暂时停收状态,建议下游回收企业合理把握场地库存,控制成本收货,并向前端客户传导市场及价格波动情况。
(来源:富宝有色)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