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们已经走投无路”,近日,全球第四大电池制造商韩国电池巨头SK On深陷危机,已连续十个季度亏损。同时,韩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 LG新能源的出货量则下降了11%。
此外,欧洲锂电池企业也开始了“成本突围”,不再坚持“高举高打”的“三元”锂电路线,纷纷布局磷酸铁锂电池,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电池成本降低30%以上。
无论对于外国企业,还是中国国内的锂电企业来讲,锂电市场的淘汰都正在加速。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今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而某大厂负责人则认为这场淘汰赛的倒计时“可能只有一两年”。
01 韩国电池巨头:走投无路??
截至目前,韩国电池企业的警报就已经拉响。韩国知名锂电企业SK On曝出,今年一季度亏损3315亿韩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四季度亏损额扩大近17倍。
“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必须共同努力。”SK On首席执行官李石熙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并且发布了一系列节约成本和改善经营的“应急管理措施”。
与此同时,韩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 LG Energy Solution(以下简称LG),1-4月出货量则下降了11%。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缩水至13%,全球第一的桂冠也被中国的宁德时代抢走。另一家世界排名第七的韩国锂电企业,三星SDI的增长率也接近为0%。
据TrendForce的统计,截至6月份,动力电芯的价格环比已经下跌了1%-2%;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均价更是跌到了0.41元/Wh,环比下跌4.2%。面对中国锂电池的产能优势,以及接近无限内卷的“价格战”,韩国企业似乎已经“走投无路”。
为了寻求“成本突围”,同时也是填补遭遇欧美制裁之后,中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韩国LG-不得不放弃“高举高打”的三元锂电的单一技术路线,开始寻求发展更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
7月1日晚间,LG新能源宣布,与雷诺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子公司安培(amere)签订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供应合同。根据约定,LG新能源将从2025年到2030年,向安培提供约39 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可用于生产59万辆电动汽车。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时间来算,5年,也许只剩5年,从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包括LG在内的韩国企业正在努力争取最后的“突围”机会。
02 被欧美市场连累?
SK On作为全球第四大电池制造商,名头不是白来的。
根据韩国动力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5月,SK On的装机量为13.9GWh,同比增长4.2%,市占率为4.9%,市场份额在全球仅次于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和韩国的LG能源。
份额如此之高,为什么还能走到这种境地?用一句话总结————
不仅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还站错了队。
此前在美国总统拜登抵税优惠的立法推动下,以SK On、LG能源为首的韩国电池企业纷纷在北美和欧洲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大举投资建厂,建立生产电池的合资工厂。
当初新能源行情一片大好,各方普遍预测西方电动汽车需求会激增,企业和资本不惜重金押注,在2023年,通用汽车还预测其2025年的电动汽车销量将会达到100万辆。
当时,SK On还借助《通胀削减法案》从美国政府处获得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补贴。
可惜事与愿违,开始被寄予厚望的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如期而至,“投资”反而成了包袱。想象中的电动车需求并没有激增,通用汽车在2024年的第二季度,才卖出了2.193万辆。
通用纯电车销量疲软,也成为海外新能源遇冷的缩影。美国市场今年一季度,电动车销量仅增长了2.7%,低于整体市场增长5%的幅度。今年5月份,在美国整体车市同比增长4.9%的背景下,轻型车的电动车份额占比进一步收窄,下降至8.7%。
而且瑞银上个月已将明年美国电动车市场成长的预测从45%下调为10%。
福特、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等企业暂停了扩大电动车产能的计划,甚至有不少车企开始重启燃油机,并大力推行研发混动汽车的战略,大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而且,福特汽车作为SK On的重要客户,不久前还宣布,为减轻电动汽车业务日益严重的亏损,将开始削减来自电池供应商的订单。
需求的疲软,也让SK On不得不收缩其在欧美的投资,包括继续在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实施裁员,与福特合资、位于肯塔基州的第二家工厂的建设也被推迟。
这么来看,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害惨”了韩国电池制造商。
除此之外,SK On主要的产品是软包电池,并且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磷酸铁锂电池也有相当大的市场,单一的三元技术路线显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而且,有分析师还表示,SK的处境比其韩国同行LG和三星SDI更为艰难,由于进入电池行业较晚,SK On为争夺市场,向车企提供了相对低廉的报价,也就是之前想打价格战入局,如今也被反噬。
03 全球电池企业都不好干?
行业都普遍遇冷,也意味着SK On并不是个例。
不久前,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情况。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705.5GWh,虽然同比增长38.6%,但低于2023年初SNE Research预测的749GWh。
从增速来看,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这直接影响了电池企业的运营水平。
比如全球排名第三的海外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今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大跌。而且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显现出颓势,营收出现下滑,净利润也同比下滑31%。
进入2024年,颓势进一步显现,第一季度LG新能源营收、利润双双大跌。营收为6.13万亿韩元,同比下滑30%;营业利润为1573亿韩元,同比大跌75%。
当然,海外电池制造商们的日子不好过,也不排除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格局中的日渐强势的原因。
2023年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大厂商有六家就是中国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在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更是分别以60.1GWh和22.7GWh的装机量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占据了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
但即便是强势的选手,也出现了“开倒车”的现象。
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距离其最高市值已蒸发8000亿人民币左右。从业绩报告来看,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也同比下降了10.41%。
行业老大都是如此,更不用说腰部的选手了。
(来源:Mysteel动力电池回收)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