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资讯:深回收 打造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标杆集群
最新动态
资讯:深回收 打造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标杆集群
2025-08-221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深圳绿源深回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回收)严格遵循新国标,以“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为核心,已在全国建成并运营15座智能化绿色分拣中心,仅深圳就占10座,形成了覆盖深圳核心城区的资源循环处理网络;15座智能化绿色分拣中心年综合处理能力超380万吨,为城市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深回收15座分拣中心分布

  • 广东深圳10座

  • 湖南永州2座

  • 湖南郴州1座

  • 江西遂川1座

  • 江苏邳州1座

深回收分拣中心布局与运营成效

深回收分拣中心依托智能装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处理效率”与“环保效益”双提升,树立行业标杆。

福田区绿色分拣中心引领资源循环新范式

Image

深回收福田绿色分拣中心自2020年1月投入运营以来,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持续优化。

2023年10月完成智能化改造后,可回收物处理量连续6个月增长超10%,推动福田区生活源垃圾减量达15%。在2024年下半年前实现“以车代库”回收点部分十四场所数据纳统,完善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录入。

该中心通过“互联网+回收”模式,整合“点-站-场”三级回收网络,实现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形成集高效回收、先进分拣、环保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福田模式”。

Image“点-站-场”三级回收网络

01 前端网络

智能回收箱已在全国12个市布局;聚焦深圳,已覆盖8个区42个街道;在深圳市建成“以车代库”移动回收点近百个,日均回收量达100余吨;形成深圳密度最高的智能回收网络,稳居全市智能回收箱覆盖率首位。

02 中端枢纽

街道中转站6个,日均分拣处理量达150吨。

03 末端分拣

已在深圳市内建成并运营10座智能化绿色分拣中心(福田区、南山区、龙华区、龙岗区等区绿色分拣中心)。年处理量23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95万吨。

深回收分拣中心的建设标准

深回收严格对照《新国标》,从选址规划、设备配置到运营管理全流程实现标准化,确保合规性与先进性。

01 选址与场地要求

Image
  • 区位布局
    :距城市中心≤8公里,交通主干道双向车道≥8米。
  • 场地规模
    :单个中心占地面积0.8-1.5万㎡,厂房建筑面积约0.8万㎡,满足日处理能力2-3倍的空间需求。
  • 功能分区
    :按品类设废纸、废玻璃、废塑、废金属、废橡胶、旧衣服等品类暂存区,配套打包区、地磅区、办公区、展示区,并设置智慧监控大屏。

02 智能化设备配置

Image
  • 分拣设备
    :标配喷气式AI智能分选机、智能分选机械操作系统、分拣中心管理系统、金属剪切机、泡沫压缩机、废纸打包机、废金属打包机、废旧塑料分选线等设备,分拣准确率高达98%,分拣效率提升200%。
  • 分拣能力
    :单日分拣处理约700吨的能力单位,面积产能t/㎡>7.5。
  • 环保系统
    :配备降尘、降噪、除臭设备和材料,厂区和厂界的大气质量、恶臭、噪声等环保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数据管理
    :依托“深回收智能SaaS平台”,实现从前端收集到后端处理全流程的实时监管与数据分析,保障操作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

03 安全与合规管理

Image
  • 消防保障
    :按GB 50016标准配备烟感器、灭火器、消防栓,通道畅通率100%。
  • 地磅系统
    :双向称重精度满足结算需求,数据实时传输至“深回收智能SaaS平台”。
  • 人员培训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年均大型安全演练≥12次,事故率为0。

深回收标杆项目的社会价值

深回收早期垃圾分类试点实践的经验为分拣中心建设积累了前端数据采集、用户习惯培养等宝贵经验,形成“从试点到示范”的全周期能力沉淀。

Image

01 行业价值

福田绿色分拣中心以其创新的运营模式、引进先进的分选设备、示范带动作用和积极的环保宣传,凭借卓越的经营成果,成为全国各地政府争相参观学习的对象,在行业内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为我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02 环境效益

年减少填埋垃圾量达10余万吨,助力深圳市在2024年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9.1%的目标,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03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标准化运营模式,单个分拣中心的年营业额突破15亿元大关。这一显著成效不仅有力推动了分拣中心自身的发展,还充分发挥了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下游产业链产值实现稳步增长。






(来源:深回收)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图片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