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脱颖而出的土壤。然而,在历经爆发式增长热潮后,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冷思考,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通过改革回应发展的需求?
政策发力 品牌给力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推出70多项支持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开出“良方”。
对企业来说,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自身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3年间,汽车行业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从产品“出海”到战略布局,从技术输出到标准联通,中国汽车产业在践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更多“中国创新活力”。
出海是车企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如何更好“走上去”,进而完成从本土车企到全球车企这一重大跨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打造新能源汽车精品的同时,还要为海外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加速“碳”路美好未来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丰富国际市场供给……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不仅为自身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助力国家实现“双碳”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更是把握全球汽车产业重塑变革机遇、实现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高技术、智慧、生态等“含绿量”,从自主开发智能电动架构、加速智能化商业化落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增强发展新动能。
既要从企业角度看行业,从中国视角看世界,更要从世界视角看中国。在为消费者带来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要坚持长期主义、履行社会责任,从“走出去”向“走上去”转变,持续为中国自主品牌升级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卢放说。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