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安全是1,其他是0。
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浪潮的推动,多个国家、地区将储能电站建设提升至区域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
然而,欣欣向荣、稳步发展的背面,储能电站失火、爆炸导致的各类“隐痛”却不断浮现。
碳索储能获悉,4月27日,德国尼尔莫尔(里尔区)商业区的锂电池储能集装箱发生起火事故,并导致2名消防员受伤。4月28日,警方发布消息称,由于火灾现场产生大量浓烟,31号高速公路在夜间 11:30 至凌晨 5:30期间完全关闭,并要求周边居民关闭门窗。警方估计损失约为50万欧元(约388万元人民币)。
事故虽然过去,但外界的担忧再次被点燃:大容量储能的安全问题难道无解?
?
?
电化学储能背后的风险
?
据CNESA数据,2020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4GW。其中,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仅次于抽水蓄能。这主要是因为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易于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全球发生的储能事故超过70起,其中,大多事故项目为电化学储能项目。
分析事故背后原因,内部电芯失效引发电池与模组故障或外部辅助系统故障导致储能系统热失控是主因。
近年来,随着大容量电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电化学储能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更受外界关注:大容量电池的内部温度更高,稍有不慎便会诱发事故。
那么,该如何化解这一风险呢?
?
?
新型储能的机遇
?
目前来看,市场与学界正在多路径“求解”。其中,拥有高安全、长寿命、低温充放电的优势钠电,最先进入专家视野。
相对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首先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其次,钠资源相对较为充足和廉价,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大的可持续性;最后,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相对较好,不太容易发生过热或爆炸等情况。
截至目前,已有比亚迪、中科海钠、易事特、融和元储、众钠能源、立方能源、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50余家企业在钠电储能领域进行布局。其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比亚迪。
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曾透露,比亚迪已具备150Ah刀片钠电芯的生产能力,旗下20MWh钠电魔方储能已在南宁青秀工业园自用。
今年4月,由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及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淮海弗迪钠电池科技(徐州)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标志着“比王”在钠电领域的探索再进一步。
除了钠电储能之外,液流储能也被视作答案。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优缺点非常明显。优点方面,液流电池安全性高,可以灵活扩容,循环寿命也非常长,电解液可循环利用,但液流电池也存在能量密度较低,初装成本较高的缺点。
现阶段市面上的液流电池主要技术路径集中于全钒液流,大连融科、永泰数能、钒钛股份、龙佰集团、国润储能等企业,均在积极探索液流电池储能领域。
此外,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上,恒安储能主推的锌溴液流储能产品,也为行业打开了全新思路。
作为目前所有产业化液流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的技术路线,锌溴电池基于其高能量密度模块化特征,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进行大中小型储能组合,便于系统维护。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叶志曾预测,在储能产业化方面,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锌溴液流电池则展现出较大潜力。
除了上述新型储能技术外,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其他技术,也在逐步产业落地。
比如压缩空气储能技术,4月30日,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的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据悉,该电站基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原创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建设,项目规模300兆瓦/1800兆瓦时,可实现连续放电6小时,年发电约6亿度。
再比如重力储能技术,近日,由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首套充放电单元测试成功。
该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重力储能技术,建有一座长120米、宽110米、高148米的储能塔,凭借人工智能算法控制重力块的垂直提升和水平位移实现势能、电能转换。
某种意义上讲,储能技术百花齐放的2.0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碳索储能)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